现如今,信用社会的逐步深入,建设并完善商业征信体系已成为对公益基础征信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事实上,随着消费金融、网贷等市场的快速扩张,征信业早已成为一片蓝海。
根据大数据分析公司易观发布的一份中国征信市场年度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贷款规模为1121.1万亿元,征信平台也已遍地开花。
民间从事信用信息管理业务的机构逐渐增多,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就是首批个人征信牌照试点的8家机构。2015年1月,央行下发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但截至目前,中国首批个人征信业务牌照仍未发出。
掣肘牌照下发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数据孤岛”现象。各个信息平台、各个商家主要都是负责自己的信息,不进行共享流通,信息误导现象严重,过多的征信机构会割裂各自的流通性。
信息不共享流通的危害也已经显现。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现金贷、消费金融大爆发;过度借贷、重复授信、过高息费、个人信息保护不足等问题也恶浪滔天。在各个平台信息割裂的情况下,借款人“多头借债”拆东墙补西墙的“共债”风险已愈发严重,欺诈性行为防不胜防。
“信联”使命的猜想
为何数据难以互通?一家征信公司创始人表示,“数据孤岛”的形成是天然的,首先这些数据的所有权是产生数据的个人,而非各个平台,因此平台在使用这些数据时需要征得个人同意;其次每个公司平台掌握这些数据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因此不可能轻易将这些数据共享出去。
安全和机构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也是催生“信联”的原因。或许成立“信联”最基本的逻辑是,如果征信机构也从事放贷,其他信贷机构不可能把客户数据进行分享,这有明显的利益冲突,所以要求是独立第三方。“信联”平台将会把互联网金融信用数据纳入,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
什么意思呢?
就是过去所谓互联网发生的、所谓不上央行征信的行为,将被计入“个人信用平台”,而个人信用平台也将成为除央行征信外另一个权威的信用平台。
个人信用信息包含哪些?
个人信用信息平台主要来源是互联网较权威的第三方信用平台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等。
据猜测,包含的数据多是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民间借贷、理财、租房等记录。
比如,你在A小贷申请贷款,逾期不还,再向B银行或者P2P平台申请贷款,将会被断然拒绝,原因是A、B、P2P平台等金融机构信用信息已经纳入央行征信中心,你的不良记录可以直接查询到。
如何建设个人信用信息平台?
成立这个机构的关键在于机构职责的理清以及一些技术问题的解决。应在保证央行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吸纳主要数据服务商入股,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搭建这一国家级的基础信息库,为社会提供公平公正的信用支持,并做好必要的个人信息保护。
信用社会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前半年还在贴吧热烈讨论的“不上征信的贷款是不是可以不还了”,现在也被狠狠地打了脸。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未来操作正规的、利息合理的贷款一定会挂钩征信系统。
不容置否,伴随着现金的消失,行为的线上化,信用,是你未来最大的财富。